A.克己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
单项选择题《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单项选择题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这说明()
A.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B.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C.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D.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
单项选择题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单项选择题下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A.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B.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C.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干政的局面D.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
单项选择题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道“汉自孝武表彰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王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根据材料可知()
A.儒学在西汉时并未得到真正重视B.王莽新朝时儒家重在颂德C.东汉时期儒学主流地位得到巩固D.东汉选官制度开始重视儒学
单项选择题从汉到明清,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等人在道德上名声扫地,但法家思想被后继统治者悄然继承应用。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加强对法家思想地位的巩固B.专制的加强对儒家思想的冲击C.儒家理念与政府专制集权的矛盾D.儒家思想与专制集权不可调和
单项选择题晚明时期心学的泰州学派重视平民教育,“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从之游者千余。秋成农隙,则聚徒谈学,一村既毕,又之一村,前歌后答,弦诵之声,洋洋然也。”该学派及其后学无论是社会教育活动的形式、内容,还是个人的人格魅力,对于晚明社会大众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无怪乎每每讲学之时,从之游者动辄数百上千。泰州学派的做法()
A.冲击了八股取士风气B.发展了先秦儒学优良传统C.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推翻了程朱理学官方地位
单项选择题汉元帝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无光”,元帝下诏指责大臣失职,于是丞相于定国便以灾异引咎辞职。这说明“天人感应”学说()
A.深入人心,为君臣所接受B.论证了皇权的合法性C.减少了灾异所带来的消极影响D.内容发生了变化
单项选择题孔子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这表明()
A.孔子反对人们逐利B.孔子认同有道前提下的获利C.孔子反对商业的作用D.孔子是商人利益的代表
单项选择题维持人伦关系是“礼”的重要功能之一,孔子云:“君使臣以义,臣事君以忠”,孟子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说明“礼”()
A.以“尊君”为核心B.蕴涵有一定的人文精神C.强调“君”的责任D.鼓励臣民反抗暴君统治
单项选择题《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单项选择题明末清初,一批学者猛烈抨击心学,如王夫之指出心学是佛教禅宗的虚无论,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论是“以知为行”,实际上就是禅宗的“悟”。这反映了()
A.佛学与心学已融为一体B.心学已经不适应统治需要C.士人对理学学术的反思D.实学思潮从根本上否定了儒学
单项选择题宋元明时期,浙江金华浦江县的郑氏家族影响巨大。在《宋史》《元史》《明史》中都以“孝友”或“孝义”的名义为其列传,明建文帝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元末农民军进入浦江县,都相互告诫不得侵犯郑氏家族。这表明()
A.社会伦理价值取向趋于一致B.农村社会关系趋于和睦稳定C.下层人民斗争手段趋向理性D.社会秩序依赖世家大族维持
单项选择题唐朝把《孝经》作为学校的必修课。《唐律疏议》中涉及孝的有58条,约占全部条款的11%,从不孝罪的论定、定刑、惩罚措施到为官的丁亲原则、家族中的尊卑等级等,皆有细致的规定。这充分表明唐朝时期()
A.“四书”“五经”逐渐被冷落B.传统孝道受到重视C.儒家思想开始法制化D.统治政策开明开放
单项选择题刘师培在《清儒得失论》中指出:“盖汉学之词举世视为无用,舍闭关却扫外,其学仅足以授徒。若校勘金石,足以备公卿之役,而不足以备公卿之欢……欲得帝王之尊,必先伪托宋学以自固。故治宋学者,上之可以备公辅,下之可以得崇衔。”其意在强调()
A.清代学术氛围相对自由B.明清封建制度日益没落C.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D.宋明理学在清代仍居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