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考题网-背景图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富士胶片成立于1934年,胶卷、胶片是公司的初始和核心事业,直到2001年,富士胶片的一半业务还是影像事业。但是,彩色胶卷的全球需求在2000年达到峰值,其后每年以20%-30%的速度下滑。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和数码化浪潮的出现,富士胶片已明确意识到新时代即将来临,开始转向自主开发数码化技术的战略,寄望于数码相机业务。可当它从技术的角度对数码相机业务进行反思和预判之后,很快就放弃了这个想法,因为数码相机业的技术不具有核心竞争力,一家公司从外部购买零部件就能组装数码相机。
2003年富士胶片开始谋求彻底转型,经过全面和深入的调查之后,富士胶片认为走出危机的关键是要确认公司所拥有的技术,以及在什么领域能够进一步应用这些技术。富士胶片的核心技术实际就是胶片生产,富士胶片将生产胶片技术整合优化到了新的成长领域,包括医药品(化妆品)、医疗设备系统、光电、数码影像、印刷以及高性能材料等6大成长潜力巨大的领域。同时,这些新的重点事业领域能很好地融合现有技术和新技术,满足现有市场和新兴市场。除了围绕核心技术开发新的技术领域,富士胶片还积极捕捉市场需求信号。富士胶片很早就开始全球化战略,1980年代就进入中国,之前是把日本的产品直接拿到中国来销售,当发现中国市场有很多全新的、甚至是引领全球市场的需求时,富士胶片收集中国市场需求信息,传达给日本,来开发满足中国需求的产品。中国的智慧城市、智能电动汽车等产业,在中国政策的支持下发展的速度不输欧美,富士胶片就利用其技术去生产可以帮助这两个领域的产品。比如如何捕捉、记录、控制、分析光线,是富士之擅长,而这正好是自动驾驶领域所需要的,自动驾驶汽车用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来探知车身周围的环境,探知过程中,并非捕捉到的所有光线都是有价值的,这就需要采用能控制不同波长的光线的高性能材料。富士胶片利用自身在影像领域积累的核心技术,制造出了符合自动驾驶汽车需求的材料。

对比上世纪80年代,富士胶片在中国市场的产品战略有何变化?

【参考答案】

上世纪80年代,富士胶片在中国市场采用的主要是产品延伸战略,即把在日本市场销售的产品直接拿到中国来卖,当时,日本市场的需求领先于中国市场,所以在日本市场已成熟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多半还是新产品,产品延伸战略成本低、收货大。近些年,中国市场的需求在迅速换挡提升,在智慧城市、智能电动汽车等产业市场,中国企业......

(↓↓↓ 点击‘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