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教师把纪律不良的学生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只要他们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教师就对他们的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这种做法会降低学生的自尊、自信水平和自我效能感,从而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形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他们会更有意识地破坏纪律,这是不可取的。 此材料提醒教师在安排座位时要注意()。
A.防止学生产生消极的或否定的纪律体验 B.不能让学生形成表面遵守纪律的态度 C.将成绩好的学生安排在教室中间靠前的位置 D.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对学生行为的影响
不定项选择在陆钦斯的一个实验中,要求被试者用大小不同的容器量出一定容量的水,用数字进行计算(如下表)。第1到第7题全部都可以采用B-A-2C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第6、第7题还可以分别采用A-C或A+C的方法进行计算。实验分两组,实验组从第1题做到第7题,控制组只做第6、第7题。在解第6、第7题时,实验组中大多数人仍采用B-A-2C的方法进行计算;而控制组则全部采用了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陆钦斯的量水实验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
A.问题呈现的方式 B.情绪与动机状态 C.思维定势 D.原型启发
不定项选择一位外语教师在教Cock(公鸡)一词时,班上有一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顿时,全班一片哗然。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一一讲解,并表扬了这位学生的勤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方式。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 此材料表现出该教师善于()。
A.因势利导 B.与时俱进 C.自我反思 D.随机应变
不定项选择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答:“家有父兄,怎能自作主张。”冉求问:“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需立即去做吗?”孔子答:“当然应当立即去做。”公西华对此很不理解,孔子说:“冉求遇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去做。子路遇事轻率,所以要加以抑制,使他谨慎。” 此材料给教师的启示是()。
A.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因材施教 B.根据学生的智力差异,因材施教 C.根据学生的情感差异,因材施教 D.根据学生的认知差异,因材施教
判断题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应有内容。
判断题某校高二的学生王某撕毁图书室的彩图插页5页,学校根据本校的规定对王某进行了罚款,学校的这一做法是合法的。
判断题学校的法人资格使学校享有民事权利,因而学校和企业一样,可以广泛地参与各种经济活动。
判断题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判断题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因此德育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和谐统一发展。
判断题从德育原则的角度来看,孔子提出的“力行而近乎仁”这一观点反映了因材施教原则。
判断题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学校德育内容所选择的,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判断题“三生教育”包括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
判断题道德语言按照功能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规范性用语、评价性用语、解释性用语。
判断题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一种外在于个体的客观存在。
判断题惩罚是通过消除厌恶刺激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频率。
判断题“强化”在斯金纳程序教学法理论中占有核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