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考题网-背景图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魏明(化名)1983年出生于湖南省,两岁起被人称为“神童”。他的“神迹”有:两岁掌握1000多个汉字,四岁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八岁进入县重点中学读书。13岁以高分考入某知名大学物理系,17岁又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
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情母亲都不让魏明插手,每天早晨起来牙膏都要挤好,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甚至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明读高中的时候,母亲还亲自给他喂饭。然而读研究生时他还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不知道加衣服,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就往外跑;房间不打扫,屋子里臭烘烘的,袜子脏衣服到处乱扔;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他有一门功课记零分,2003年,魏明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被学校劝退,恨铁不成钢的母亲失望至极,自此之后,她和儿子几乎不怎么交流了。

魏明从“神童”到“平庸”的成长经历,折射出哪些教育问题?

【参考答案】

魏明从“神童”到“平庸”的成长经历,折射出以下一些教育问题:
①读书功利化
从以往的教育来看。中国学生以刻苦、勤奋和基础知识扎实而著称,但是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不足也不容回避。一头扎进书海中,以高考为最终极目标,不闻窗外之事的事情也时常存在。但是,在家长的观念里有好成绩,考好学校,这样功利性的学习取向始终影响着学生,约束着教育改革。
②学生自理能力差
在我国的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日趋严重。他们从小到大,处处离不开父母的照顾。结果是让孩子养尊处优、心理脆弱、独立能力差,解决困难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勇气缺乏。
③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差
部分学生碰到困难时,不懂得与人协商、与人合作、请求别人的帮助等一些交往的技能,从而不能及时地解决实际困难。学生无法摆脱父母的羽翼,无法创造合适的环境和机会,这样会直接导致学生无法适应社会、无法克服困难,难以成为具有独立精神和独立能力的现代人。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