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根据下列教育现象,回答问题。
现象一:学校规定不许迟到早退,任课老师也经常在班级里强调,但不少人仍经常上课迟到,张老师下令让迟到的学生在走廊罚站。
现象二:三年级(2)班的一位男同学老是不肯做一周一次的书面作业,每次问他为什么,总有原因,上次他说忘了,这次又说肚子疼,下次他会说作业本没带。这样几个星期下来,张老师火了,不仅让他在办公室反思了一刻钟,写下保证书,还对他说:“下次再不交作业,甭来上课。”
现象三:班主任张老师为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当学生犯错误时,立刻通知家长来校,向家长诉说学生的种种不足,让家长与自己一起教育学生。
现象四:个别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张老师一般的处理方法:一是当众没收,批评一通;二是当众撕毁,公开检查;三是暗示制止,事后严惩。
请分析“张老师”的做法,并提出合理解决此类问题的建议。
【参考答案】
(1)案例中张老师的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案例中张老师让学生在走廊罚站或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的方法都违反了该条规定。因此,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法律意识,增强教育法制观念;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依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2)案例中张老师处理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对于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适当的惩罚是必要的。但是使用惩罚时要注意:明确惩罚的目的;惩罚应尽可能及时地进行;惩罚强度应适当;惩罚应基于爱和尊重;惩罚应按特定的时间或程序安排来规范地进行;惩罚务必与说理相结合。而在本案例中张老师在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要不批评一通,要不当众撕毁,这些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怨恨心理或加剧学生的不满情绪。因此,教师在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要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问题行为;要选择有效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如使用幽默、表扬、言语提醒等方法。
(3)案例中张老师让学生罚站、不让学生上课,违反了爱国守法、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应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找到学生迟到早退或者不写作业的真实原因,循循善诱;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
(4)案例中张老师在学生犯错误时立刻通知家长,没有正确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违反了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家校联系中,切忌一味告状式,在跟家长沟通的时候,要先肯定学生的优点。学校可以通过与家庭相互访问、建立通讯联系、定时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