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考题网-背景图
问答题

论述题 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参考答案】

(1)知是指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识及其对人们思想行为是非善恶的判断和评价;情是指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体验;意是指道德意志,是人们利用自己的意识通过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行是指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做出的反应,是实现内在道德认识和情感以及由道德需要产生的道德动机的外部表现。
(2)一般说来,人的品德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形成发展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陶冶情感、锻炼意志、培养行为习惯。知、情、意、行之间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影响、渗透、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全面、和谐发展。有的班主任根据自己的德育经验,把德育工作的一般进行步骤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符合德育过程规律的。
(3)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具有不平衡性。由于学生品德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性和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性,因此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或从陶冶情感开始,或从锻炼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热门试题

问答题请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对“自然教育”的认识。 “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人是本性为善的存在者,热爱正义和秩序,人心中没有原始的堕落,自然地最初运动总是正确的,一切加诸人心之上的邪恶都不是出于人的本性。”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而不会给它添加什么东西。他的天性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让行人碰来撞去,东弯西扭,不久就弄死了。”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予我们。” “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这就是我的第一个基本原理。只要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儿童,就可源源得出各种教育的法则。” “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知道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谨慎的人啊,对大自然多多地探索一下吧,你必须好好地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先让他的性格的种子自由自在地表现出来,不要对它有任何束缚,以便全面地详详细细地观察它。” (摘自卢梭《爱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