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选择题
A.澳大利亚人口较少 B.工农业能源消费相对比较少 C.从目前情况看,排放的温室气体较少 D.澳大利亚国土面积……
(六)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东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种气体的数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发展中国家没有减排义务。对各发达国家来说,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消减目标是:日本消减6%,加拿大消减6%,东欧各国消减5%~8%。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则不必减少,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的水平上。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议定书允许缔约国采取的减排方式之一是: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温室气体一般是指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空气中该种气体含量增多。二氧化碳能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西方八个主要工业国家领导人,于2007年6月6日至8日聚首德国北部海滨小镇海利根达姆,共同讨论全球热点问题。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说,峰会的根本意义是为全球化进程塑造国际政治形态。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德国为这次会议制定了一份雄心勃勃的议程。在短短的会议日程上,八国首脑们要讨论气候变化、能源安全、投资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非洲发展等全人类关心的问题。德国希望本届峰会上八国领导人能就一些问题达成共识。 气候变化作为本届峰会的首要议题,在会议召开前就被炒得火热。旨在限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2012年就将到期。德国提出,在本届会议上各方就2009年前温室气体减排全球框架协议取得共识;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应比1990年的水平降低50%、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不超过2摄氏度。 但是,德国提出的目标遭到了全球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的坚决反对。双方在会前的谈判中就已经较上了劲。美国极力想删除所有涉及减排目标的量化标准,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则表示在关键问题上决不作无原则让步。5月31日美国总统布什推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德国领导人对这种“缓兵之计”的做法评价不高。但美国的不合作将有可能使德国最后在这个问题上功亏一篑,并直接影响到本届八国峰会的“圆满成功”。 应德国总理默克尔邀请,胡锦涛总书记于6月6日至8日赴德国海利根达姆出席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人中,每五人就有一个中国人,所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本着对中国人民负责,对全人类共同利益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来处理这个问题。 中国将继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国际上积极推动和参与气候合作,支持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为主渠道开展合作。 发达国家历史上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现实人均排放水平高,资金技术能力强,他们应该履行应承担的减排承诺,并在资金投入和技术转让方面给发展中国家以实际帮助。 “贫困解决不了环境和气候问题。如果离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离开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澳大利亚是能源生产大国,《京都议定书》中,澳大利亚可增排温室气体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澳大利亚人口较少
B.工农业能源消费相对比较少
C.从目前情况看,排放的温室气体较少
D.澳大利亚国土面积大,拥有广袤的森林和草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