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需求规律 B.消费者如何通过消费获得最大效用 C.供给规律 D.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
问答题阅读以下材料,联系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理论进行评析。记得在初学经济学时,无论是运用Slutsky还是Hicks分解方法,总觉得消费支出中的价格效应,包括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不怎么好理解。最近听说一个保姆的故事,却很好的体现了其原理,又一次体会到“经济学原来就在生活之中”。本文先讲述这个故事,再进行简要分析,以让更多的人分享。一朋友虽事业蒸蒸日上,但为特别爱哭泣的小孩伤透了脑筋。为此两口子想了不少办法,但收效甚微,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最后总算找到了偏方:小孩特别爱吃一种小颗粒糖,也爱玩,所以每当小宝贝快要哭的时候,买一两个欢乐球或吃几粒糖,小孩很快就会安静下来,若多些球或糖,小孩甚至还会高兴得手舞足蹈。要是不让宝贝哭,每周至少得破费50多元(大致54元),包括购买100来个(大致为105个)价格为0.25元的欢乐球和约280粒价格为0.1元的糖。有一天,他们从保姆市场雇了一保姆专门照顾小孩,基本要求是不能让宝贝哭,当然每周的预算仍然是54元左右。在主人的帮助下,保姆很快学会了如何买球和糖以及对付小孩哭泣的招数。然而,一个多月以后,欢乐球降价了,由原来的0.25元降到0.15元。保姆当然很高兴,因为现在虽然买280粒糖仍需28元,但买105个欢乐球不需要26元了,而只需要16元,每周就可以省出10元。但保姆没有把省出的钱交还给主人,而是进了自己的腰包,算是赚点“小费”。就这样,降价后保姆每次花约44远买105个球和280粒糖,并赚10元小费,主人全然不知。日复一日,循环往复,但保姆总琢磨着,既然球降价了,为什么不多买点球,而少买点糖。经过不断尝试,她觉得花上44元,买145个球和220粒糖效果最好,不仅能制止小孩哭泣,有时还会看到小孩的笑脸。一次周末,保姆利用每周给的一天假,到正在上经济系研究生的哥哥处串门,并洋洋得意的把在主人家的故事一五一十讲给哥哥听。哥哥听后,觉得挺有意思,夸妹妹有心计,但仔细想想,心计还不够,因为让小孩高兴当然好,但这并不是妹妹的本职工作,她完全可以在不让小孩哭泣的前提下,更好的组合球与糖,省出更多的前,赚更多的“小费”。经此点拨,妹妹觉得言之有理。回去之后,又经过不断尝试,她每次买大约140个球和210粒糖,花费约42元,就能保证小孩不哭。结果,每次可赚约12元“小费”,比哥哥点拨前多赚2元。转眼间已是春节临近,保姆打算回家过年,期间只能由主人替代去买东西和照顾小孩。她知道,如果主人去买东西,必使其赚“小费”之事暴露无余。为此,她以退为进,开始将每次能省出的12元分文不要,即把主人所给的54元全部购买球和糖。至于购买的数量,经尝试,最后觉得每周买180个球和270粒糖,能使小孩最高兴。见此情景,主人当然非常高兴,夸保姆很能干,而保姆就将球降价的事告诉主人,还得了个“诚实”的美名。 (案例来源:曲辰:“保姆赚’小费’的故事”,载于《经济学消息报》,2001年12月28日第六版。在编辑过程中作了适当删改。)
问答题计算题:若消费者张某的收入为270元,他在商品X和Y的无差异曲线上的斜率为dY dX=-20 Y的点上实现均衡。已知商品X和商品Y的价格分别为PX=2,PY=5,那么此时张某将消费X和Y各多少?
问答题计算题:已知某人消费的两种商品X和Y的效用函数为,商品价格分别为PX和PY,收入为M,求此人对商品X和Y的需求函数。
问答题计算题:小张购买第一件装饰品愿付10元,第二件愿支付9元,……,直到第10件1元,第11件就不愿付钱。问:(1)假如每件装饰品需付3元,他将买多少件装饰品?他的消费者剩余是多少?(2)装饰品的价格每件涨到5元,情况又怎样呢?(3)你能表述小张所获得的消费者剩余和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吗?
问答题计算题:假定某消费者在某晚消费香烟(C)和啤酒(B)的效用函数为U(C,B)=20C—C2+18B—3B2,问在该晚此消费者应该消费香烟和啤酒各多少数量才能达到最大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