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考题网-背景图
问答题

共用题干题

晓然意有所通于物,故作书以喻意,以为知者也。诚得清明之士,执玄鉴于心,照物明白,不为古今易意,撼书明指以示之,虽阖棺亦不恨矣。昔晋平公令官为钟,钟成而示师旷,师旷曰:“钟音不调。”平公曰:“寡人以示工,工皆以为调。而以为不调,何也?”师旷曰:“使后世无知音者则已,若有知音者,必知钟之不调。”故师旷之欲善调钟也,以为后之有知音者也。(《淮南鸿烈·修务训》)

分析和解释这段话的批评观念。

【参考答案】

第一段话描绘了一幅理想的作者和读者的知音图。即作者在写作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读者通过阅读复现作者的本意。读者的阅读和解释只从文本出发,不依靠自己或是古人已有的文学经验。第二段举例说明真正的知音不仅能够鉴别优点,还能够洞察缺点,不仅能够说出其是,而且能够道出其非,不仅要有鉴赏技巧,还要有大胆直言的...

(↓↓↓ 点击‘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