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在教育史上,第一个研究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他确立了“()教学法”,并对整个近代教学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出版《()》一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此书被誉为现代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
填空题()是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生物学家。他从1969年至1983年,历经14个春秋,撰写了四篇里程碑式的文章,建立了一个根植于实践的新的课程开发理论——()课程开发理论。他认为,课程是由()、()、()、()四个要素构成的,这四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填空题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课程研究领域出现了由“如何有效地()”向“如何真正()”的范式转换,其推动者被称为“概念重建主义者”。他们认为,传统课程理论至少存在三大缺陷:一是追求知识的“()”,导致知识成为不可探寻、不可分析、不可切磋的东西;追求“()”,试图提供普适性的课程开发程序和规则;三是标榜“()”,结果是固化了现行社会的价值体系。
填空题所谓“()课程”,是指以专门的学术领域为核心开发的课程。某一知识领域的()、()与相应的()的统一称为“学术()结构”,因此,这类课程亦可称为“()课程”。这类课程的基本特征为()性、()性、()性。()是这类课程的倡导者,其代表作为《()》。
填空题1949年,泰勒出版《()》,此书的出版奠定了现代课程研究领域的理论构架,被誉为课程的()。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确定(),选择(),组织(),评价()。泰勒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了“永恒的分析框架”,被称为课程领域“主导的课程范式”。因此,拉夫尔·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被称为“()之父”“()之父”。泰勒原理的本质是把()过程变为一种普适性、统一性模式,其核心追求是“控制”,其价值取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