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朱熹B.陆九渊C.李贽D.顾炎武
单项选择题“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A.朱熹B.王夫之C.黄宗羲D.王阳明
单项选择题某思想家强调伦理认知的关键深植在道德本性之中,之所以有时会违背道德本性,是因为“物欲牵蔽”,该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王阳明D.李贽
单项选择题朱熹《语类》:“昨日虽看义当为然,而却又说未做无害;见得利不可做,却又说做也无害;这便是物未格,知未至。今日见得义当为,决为之;利不可做,决定是不做,心下自肯自信得及,这便是物格,知得至了。”对其阐述理解正确的是()
A.注重道德实践B.提倡心性修养C.强调重义轻利D.批判虚假说教
单项选择题中国古代某学者评论道:“不顾人情,视斯民饮食男女之欲,为人生所不能无的,都以为毫无价值而不足恤。”此评论针对的是()
A.“人之性恶”B.“三纲五常”C.“清心寡欲”D.“存天理,灭人欲”
单项选择题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对三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遵循“天命观”B.旨在神化君权C.彼此存在继承关系D.都属唯心主义
单项选择题“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以上言论应该出自()
A.《论语》B.《道德经》C.《孟子》D.《韩非子》
单项选择题战国时期,针对当时的社会动荡,某学派提出:“仁人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然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曰: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敖贱,此天下之害也。”该思想属于()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单项选择题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材料意在说明心学()
A.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极大地促进了思想启蒙C.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权威D.蕴含了民主平等的理念
单项选择题北宋理学家“二程”说:“天下之物,皆可以照理。有物必有则,一物统有一理”这表明“理”是()
A.超时空的,完满的精神实体B.世界万物的总根源C.自然和社会的最高法则D.封建伦理道德之总称
单项选择题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
A.道家B.法家C.儒家D.墨家
单项选择题思想家王守仁说:“夫良知者,即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学而有,不待虑而得者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其主张()①重建儒学信仰②人人都有良知③无私则无心④道德自我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单项选择题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单项选择题“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单项选择题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单项选择题“他站在弱者、寡者、贫贱者、愚者的立场上批判现实,主张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爱无厚薄”。“他”最可能是()
A.墨子B.韩非C.荀子D.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