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此句大致意思是: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之中发育生长。 B.喜怒哀乐的情绪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安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假如情绪之发生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之为和。 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D.此句所说的“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多项选择题“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与有德之人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远远瞻望,会觉得他外貌庄重自持,而令人不敢在其面前嬉笑轻浮;再与他亲近时,会发现他慈祥可和蔼,如春风温煦;若听闻他的教诲,则句句确切严正,都是激励人心的话语。” B.此句中“俨然”:指恭敬庄重的样子,指行止外貌庄重自持。 C.此句主要意思是:“君子有三变:远远望着,庄严可畏;向他靠拢,温和可亲;听他的话,严厉不苟。” D.此句是说君子善变。
多项选择题“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有得。”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知道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B.此句中“止”:指“所当止之地”,即心灵归宿。 C.此句主要意思是:明白心灵的归宿,然后就有了确定的志向。有了确定的志向,然后心才会静,心静而后生活才能安定,生活安定而后才能静心思虑,静心思虑而后才有所得。 D.此句中的“静”,指内心安宁,不妄动。
多项选择题“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大致意思是:灾祸的里面,已经隐藏了幸福的到来,幸福的里面,也潜伏着灾祸。 B.此句大概意思是: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C.此句中“倚”:指靠着,依靠,伴随。“伏”:指潜在,隐藏。 D.此句出自《老子》。
多项选择题“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合于仁德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掉它。” B.此句意思是:“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做君子呢?君子没有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会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去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C.此句中“颠沛”:指困顿挫折。 D.此句出自《论语》。
多项选择题“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此句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合于仁德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掉它。” B.此句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搞得困顿不堪呢!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精疲力竭了。 C.此句出自《老子》。 D.此句出自《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