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考题网-背景图
问答题

简答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列出了某出版社的七项行为。请判断这些行为有无过错,并说明理由。
       行为一:请某校数学系郑教授审阅《线性代数趣谈》书稿,提出审稿意见。
       行为二:某校数学系硕士毕业生小刘7月到该社报到后,出版社于10月底指定他担任《趣味数学》一书的责任编辑;小刘于12月中旬完成该书稿的编辑加工,经复审、终审人员 审核后,将书稿发稿。
       行为三:请某校数学系李教授全面负责书稿《线性代数趣谈》的复审工作。
       行为四:与某文化工作室合作,对该工作室编纂的《中学生数学小词典》复印稿在三级审稿通过后,即将其转入后续编辑流程并予以正式出版。
       行为五:请某校数学系讲师王老师担任《线性代数趣谈》一书的责任编辑。
       行为六:经社领导同意,综合编辑室自7月初起组织本室人员搜集、复制各类出版物上登载的有关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资料,整理后编成《国民党高级将领轶事》一书,经三级审稿通过后,于9 月底正式出版发行。其间没有向社外的机构或个人办理任何手续。
       行为七:该社所办《数学园地》月刊连续三年亏损,经社务会讨论决定,从2008 年1月起休刊,对编辑部人员进行调整后,即于2009年3 月又开始出版。

【参考答案】

行为一:无错。出版单位可请社外专家审稿。   
行为二:错。小刘尚未取得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不能担任责任编辑。   
行为三:错。书稿复审工作必须由本出版社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负责。   
行为四:无错。对于三级审稿已经通过的稿件,可以正式出版而不...

(↓↓↓ 点击‘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试题

问答题审稿题:审读短稿,按审稿的基本要求指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缺漏。 新闻出版总署制订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对图书质量标准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即图书质量包括内容、编校、设计和印制四项,各项中有的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有的则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图书内容质量的评判以《出版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二十七条的相关规定为依据。符合规定的属于合格,不符合规定的属于不合格。 图书编校质量的评判以差错率为依据。在对图书进行编校质量检查时,每种书至少应检查五万字;若全书不足这个字数,则应检查全书;计算差错率的基数均以五万字为准。凡是差错率在万分之一以下的,编校质量为优秀;差错率在万分之二以下、万分之一以上的,编校质量为良好;差错率在万分之三以下、万分之二以上的,编校质量为合格;差错率在万分之三及以上的,编校质量为不合格。 图书设计质量的检查项目是封面和护封、函套。若它们全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其设计质量为合格;若全都不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其设计质量为不合格。 图书印制质量符合国家出版行业标准《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规定的,为合格,否则就为不合格。 为使图书质量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国家还制订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在图书质量检查中被认定为成绩突出的出版单位和个人,出版行政部门将给予表扬或者奖励。对内容质量不合格图书的行为人,一律给予行政处罚。对编校质量不合格的图书,出版单位须自检查结果公布之日起六十天内全部收回(其中差错率在万分之六以下的,改正重印后可以继续发行);出版行政部门对相应出版单位予以行政处罚—责令停业整顿,根据情节还可并处十万元以上的罚款。对一年内造成四种以上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或者连续三年造成图书不合格的直接责任者,由出版行政部门取消其出版专业职业资格并注销登记,且不准其在三年之内再从事出版编辑工作。

问答题编辑加工题:阅读分析短稿,并按照稿件加工整理的规范进行编辑加工。 出版活动的要素是编辑、复制和发行,而作品则是其前提、中介和结果。作品反映一定的精神文化内容,构成出版物的使用价值,因为读者(我国出版界习惯上将出版物的消费者统称为“读者”)购买出版物,就是希望其所载有的作品能够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不是打算利用出版物的物质载体材料满足物质消费需求。编辑是指以生产作品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和改编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为出版物的复制和发行服务。发行是通过商品交换将出版物传送给读者的活动。复制是根据已编辑好的作品以各种方式制成一份或多份与其物质形态相同的物件。 出版单位获得作品后生产出版物,有两个生产过程:一个是精神生产过程,即探索创作过程,由出版单位的编辑完成;一个是物质生产过程,即复制过程,一般由出版单位委托复制单位完成。将出版物成品传送给广大读者的过程,既总发行过程,则由出版单位和各种发行单位共同完成。 出版活动全过程的一端联系着作者,另一端联系着读者。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作者劳动是编辑劳动的前提,因此编辑离不开作者。同样,作者也离不开编辑,否则其作品难以为社会公众知哓。编辑要成为作者的知音,因为了解作者才能邦助作者创作,懂得作品才能加工作品。读者是出版行业产品的消费者,也是编辑服务的对像。编辑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尽可能地满足读者的各种正当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