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863计划”出台经过
1986年3月3日,一份报告送到了中共中央驻地中南海。后来根据这个报告而形成的《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被称为“863计划”。
这份题为“关于追踪世界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的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人联合提出的。在这份报告中,他们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议和设想: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计划。这份报告很快呈送到邓小平的案头。邓小平两天后就做了批示。他认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并指示“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邓小平并要求有关负责同志,“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有关部门立即邀请部分科学家进行座谈,科学家们对高技术项目的选择方向进行了热烈讨论。有关部门将讨论意见上报邓小平,邓小平做出了明确的批示。根据这一批示,形成了《关于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报告》。
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根据这一报告编制而成的《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这个纲要选择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7个领域,确定了15个主题项目作为突破重点,以追踪世界先进水平。
“863计划”于1987年3月正式开始组织实施,上万名科学家在各个不同领域协同合作、各自攻关,很快就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请回答: 试分析在本案例中专家人士所提建议是怎样成为公共问题并进入政策议程的。
【参考答案】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有: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①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针对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的紧迫现实,王大珩等四位学者作为公共问题的提出者,向中共中央提出了要全面追踪世界高技术的发展,制定中国高科技发展计划的建议。②......
(↓↓↓ 点击‘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