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A.管理混乱 B.算命大师充当“智囊”C.财务制度不健全 D.政府职能错位春都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是( )。……
[案例3]
春都的由盛而衰
春都集团的前身是洛阳肉联厂,主要从事生猪收购和屠宰。在企业负责人×××的果断决策下,1987年8月,中国第一根被命名为“春都”的火腿肠在这里诞生,并迅速受到市场青睐,销售额从最初的2亿多元猛增到20多亿元,年创利润2亿多元。
成功和金钱使春都的经营者忘乎所以,头脑开始膨胀发热,一心想尽快“做大做强”,当地政府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洛阳制革厂、饮料厂、药厂、木材厂等一大批负债累累、与肉食加工不相干的亏损企业被一起归于春都名下。1988年以后,春都集团先后兼并了11家企业,全资收购了6家企业。与此同时,先后对24家企业进行参股或控股,使集团员工从1 000多人很快突破1万人。
通过几年的扩张,春都资产平均每年以近6倍的速度递增,由1987年的3 950万元迅速膨胀到2 969亿元。然而,扩张不但没有为春都带来多少收益,却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由于战线过长,春都兼并和收购的17家企业中,半数以上亏损,近半数关门停产;对20多家企业参股或控股的巨大投资也有去无回。
春都发家于火腿肠,但在多元化战略下,这一看家本领却被忽视。在人才、技术、设备上有着明显优势,对企业至关重要的屠宰工序,却被春都淘汰给了原料供应部门,主营业务大幅萎缩。为在价格竞争中取胜,春都竟然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降低生产成本,火腿肠的含肉量一度从85%降到15%,以至春都职工把自己生产的火腿肠戏称为“面棍”。春都很快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销量直线下滑,市场占有率从最高时的70%狂跌到不足10%。
春都巨大的资金黑洞和奢华更让人吃惊。公司斥资3 000万元在远离生产区的市区收购了旋宫大酒店,用作办公场所,其中一年的吃喝费用就达300多万元,还为各科室和中层以上干部配备了专车。春都与新西兰一家公司搞旅游项目合作,一张白条掷出7万美元,结果项目没搞成,钱也没了踪影。投资外地一家药厂的200多万元资金,对方没忘记,春都的账上却找不到记载。
春都经营者曾强烈意识到人才的重要,并一度向社会发出呼唤:“只要是大学生,不管学什么的,统统要!”一些被春都事业吸引的大学生纷纷前来投奔,大学生、研究生一度达到2 000多人。但是,这些研究生、大学生进厂后大多与临时工一样被分配到车间拉板车、干粗活,杀猪卖肉。
为了弥补经营管理能力上的缺陷,春都的决策者在一些顾问的介绍下,从全国各地物色了一批“算命大师”作为智囊团,为其“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在春都集团,大到人事任免、投资决策,小到领导出差的方向、办公室门的朝向,都会让“大师”们预测吉凶。一位“算命大师”到春都厂区转了一圈后说,春都一个大门容易堵塞财路,要再建一个。厂里马上新建大门,仅每年多支付门卫的开支就是几十万元。还有一位“大师”为了让春都支持自己在某地的生意,竟然用“国家要迁都”之类的谎言迷惑春都领导。1997年,春都滑坡的势头显露后,全体中层以上干部甚至被安排集体听大师们讲“意念”。
春都从定向募集资金搞股份制改造到进行中外合资,从组建企业集团到构建母子公司体制,从资产重组到选择集团公司部分资产重组上市,都一一作了尝试,但始终没有超脱“家长式”的管理,没能阻止其走入困境的步伐。
1996年,春都在原来股份制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改制和资产重组。从股份公司中分离了国有独资的春都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母公司,再分离成立了14个子公司。疲于改制占用了大量人力物力,遍地开花的技改、新上项目不是停滞,就是夭折。从“七五”到“九五”,春都技改投资高达728亿元,基本没有收益。
1998年12月,已是亏损累累的春都集团决定选择集团公司部分资产重组上市,募集资金424亿元。大股东春都集团和上市公司春都食品股份实际上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人员、资产、财务根本没有分开。上市后的第三个月,春都集团就从上市公司抽走募集资金19亿元用于偿还其他债务,此后又陆续“有偿占用”上市公司数笔资金,合计高达33亿元,占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数的80%,从而造成上市公司对公众承诺的10大投资项目成为一纸空文。此时的春都已经完全跌入了困境之中。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春都由盛而衰的根本原因是( )。
A.管理混乱
B.算命大师充当“智囊”
C.财务制度不健全
D.政府职能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