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考题网-背景图
问答题

1988年,顶着上后奥运会三枚金牌的压力,李宁虽然自知已过了竞技状态的巅峰期,但在中国体操后继无人的情况下,他还是义无反顾地参加1988年汉城奥运会。当他从鞍马上失手摔下一脸无奈时,那个不惜自毁一世英名也要为国出战的形象甚至比4年前的洛杉矾更让人感动。
虽然洛杉矶的奥运被前苏联抵制,但李宁能拿到3枚金牌也绝非易事。体操单项决赛前的一天,李宁不慎在练习中拉伤胸大肌,疼得连手都抬不起来,深夜两三点钟还合不上眼,可到了决赛场上,李宁决心拼死一搏,为国争光,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奥运会赛场上。比赛中,他全然忘记了伤痛,显露出一副生龙活虎的气势,跳越腾空、连翻带旋,动作惊美异常,夺得三枚金牌,让五星红旗多次飘扬在奥运会赛场上。领奖后,李宁在回答记者时说:“我们尽了最大努力报答全国人民,十亿人民会和我们一样欢笑的。”
李宁的表现体现出我国优秀的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是以国家、民族荣誉为第一位,进而产生了能克服艰难险阻各种困扰的精神动力,奋勇拼争,为国争光。因此,重视对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国家利益第一的参赛动机,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国体育界多年来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
退役后,李宁又在体育商界继续自己的爱国情怀,“李宁”这个品牌名称,首先是一个优秀的中国运动员的名字,品牌名本身就能显示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情绪。“李宁”品牌的经营现实和品牌定位也是立足国内,展望未来。李宁运动品牌高密度投放以“中国制造”为主题的电视广告,当举国同欢为中国奥运健儿加油喝彩的时候,“李宁”的“爱国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爱国主义这方面,李宁为所有的中国运动员做出了榜样。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爱国主义的涵义是什么?简述当前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主要有哪些。
(2)李宁的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现阶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

(↓↓↓ 点击‘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试题

问答题材料1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是故或于人为既往之陈迹,或于我为方来之大患,要为缮吾群所有事,则不可不并时而弛张之。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2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中国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土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摘自新华网 材料3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南成路辅德里625号举行。大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分析了国际形势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使它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摘自新华网 材料4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民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赖以破坏民国。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以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简述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上有何区别。 (2)结合材料分析三民主义和中共二大纲领的相同点,并进一步说明这些相同点对中国革命发展的影响。

问答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社会保障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社会保障工作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局。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刻认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扎实推进,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把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作为优先目标,坚持效率与公平、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城乡、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配套推进,积极而为、量力而行,逐步将各类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实现城乡统筹和应保尽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2009年5月22日) 材料2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3月17日) 材料3 一、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一)争取用3午时间基本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及棚户区改造问题。一是通过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和实施城市棚户区(危旧房、筒子楼)改造等方式,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二是加快实施国有林区、垦区、中西部地区中央下放地方煤矿的棚户区和采煤沉陷区民房搬迁维修改造工程,解决棚户区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三是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各地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加经济适用住房供给。 2009年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一年。主要以实物方式,结合发放租赁补贴,解决26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解决8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住房的搬迁维修改造问题。在此基础上再用两年时间,解决487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16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到2011早年底,基本解决747万户现有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基本解决240万户现有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住房的搬迁维修改造问题。2009年到2011年,全国平均每年新增130万套经济适用住房。 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国家加大支持力度。住房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门要抓紧制订规划。 (二)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中央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对中西部地区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要相应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对符合贷款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商业银行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 (三)开展住房公积金用于住房建设的试点。为拓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益,选择部分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本*地区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等住房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试点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08年12月22日) 材料4 按照中央两个确保的要求,以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为重点,加强扩面征缴工作力度,2004年以来基本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没有发生当期拖欠,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1)覆盖范围不断扩大。2001—2007年年均增长率超过5%。2007年底,参保人数超过2亿人,其中在职职工15156万人,离退休人员4951万。目前的负担系数约为3:1。 (2)基金支撑能力不断提高。2001—2007年基金收支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20%,基金支出增长率16.6%,收入增长率连续高于支出增长率。2007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7818亿元,其中征缴收入6425亿元,中央财政补助873亿元;支出6105亿元;累计结余7199亿元(含做实个人账户的积累部分)。 目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开始尝试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养老基金的筹集由地方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各分担一部分,有的地方按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模式分别建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有的地方只建个人账户。 材料来源于人大网(2008年12月22日)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社会保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 (2)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点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基本内容是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活力,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即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保障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 (2)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化,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其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其三,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使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其四,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优先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特别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要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廉租住房建没力度。此外,还需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以及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等社会保障事业,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完成最终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