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考题网-背景图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据抽样调查,不少大学生择业“心理价位”过高,特别是名牌大学研究生对职业报酬高出往届毕业生近20%。有人认为,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充满机遇、竞争、诱惑的大都市,是大部分毕业生的“理想港湾”。目前在大学生中间有一种说法,叫做“天南海北都不怕”,意思是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哪里都行,但除了这些地方,别的地方就要考虑考虑了。
眼下人才市场,大学生的求职走向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即外企多,国企少;城市多,乡镇少;东部多,西部少。复旦大学经济系主任、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袁志刚教授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现在大学生求职观念的滞后。他说:“以前,读大学可以算得上是‘精英教育’,但如今大学已经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了,这是我国教育水平日趋提高的重要标志。依我看,毕业生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即对个人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待人接物的能力、擅长的技能及个人志愿做一下充分的、全面的分析,进而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如果一味坚守着‘读大学就能找个好工作’的观念,千军万马涌向知名企业、高薪这座‘独木桥’,造成中西部和农村人才奇缺,从长远来看,非常不利于整个国家的均衡发展。”
结合材料回答:

如何理解“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参考答案】

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都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的目的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片面谈论人是目的,实质上是把自己当作目的,把他人和社会变成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

(↓↓↓ 点击‘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