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完成问题。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文言文,体裁不尽相同,有叙事的,有夹叙夹议的,有说明事物特征的,文字简洁而意味深长,有些文章还寄托了作者的情怀。又选杜甫三首诗,都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本单元,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他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课文导语古代文人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是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这两篇短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课后练习1.背诵并默写短文。2.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1)《爱莲说》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品质。(2)下列句子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3.“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哪些“之”字属于这种用法。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④孔子云:何陋之有?⑤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1.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第2题。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确定的依据。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环节,简要说明该教学环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步骤。
【参考答案】
1.(1)莲花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身自好的高洁品质,也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方正行为,更有“香远益清”的美名。所以这种君子应该摒弃那种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2)①......
(↓↓↓ 点击‘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