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玻璃幕墙及幕墙的连接 B.悬挂重物的支座及其连接 C.电梯提升设备的锚固件 D.建筑附属设备自重超过18kN或其体系自振周期大于0.1s的设备支架、基座及锚固
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结构规则性的判断或计算模型的选择,说法不妥的应为()
A.当超过梁高的错层部分面积大于该楼层总面积的30%时,属于平面不规则 B.顶层及其他楼层局部收进的水平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时,属于竖向不规则 C.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层的80%时,属于竖向不规则 D.平面不规则或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均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
单项选择题有一规则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底部总剪力设计值为4100kN,各层框架部分所承担总剪力中的最大值为320kN。该结构某层的总剪力为2600kN,其中框架部分所承担的总剪力为280kN。试问该层框架部分总剪力(kN),应采用()
A.280 B.480 C.320 D.820
单项选择题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沿竖向结构的侧向刚度有变化时,下列()项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规定。
A.下层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50%,连续若干层刚度降低,不小于降低前的30% B.下层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70%,并且不宜小于其上相邻三层平均刚度的80% C.下层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30%,连续三层刚度降低,不小于降低前的30% D.下层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70%,连续三层刚度降低,不小于降低前的40%
单项选择题房屋的顶层、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过大的楼层楼面结构,下列()项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规定。
A.应采用装配整体式楼面结构 B.可采用装配整体式楼面结构 C.应采用现浇楼面结构 D.应优先采用现浇楼面结构
单项选择题受弯构件减小受力裂缝宽度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
A.增加截面尺寸 B.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C.增加受拉钢筋截面面积,减小裂缝截面的钢筋应力 D.增加钢筋的直径
单项选择题无腹筋的钢筋混凝土梁沿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与剪跨比的关系是()
A.随剪跨比的增加而提高 B.随剪跨比的增加而降低 C.在一定范围内随剪跨比的增加而提高 D.在一定范围内随剪跨比的增加而降低
单项选择题某框架梁,抗震设防烈度8度,抗震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一类,其施工图用平法表示如题图所示。试问,在KL1(3)梁的构造中(不必验算箍筋加密区长度),下列()项判断是正确的。
A.未违反强制性条文 B.违反一条强制性条文 C.违反二条强制性条文 D.违反三条强制性条文
单项选择题下述关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观点,其中()项不妥。
A.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连续梁,在满足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的条件下,均可考虑内力重分布 B.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在进行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在弯矩设计值中次弯矩应参与组合 C.当预应力作为荷载效应考虑时,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应力分项系数取1.0;不利时取1.2。 D.预应力框架柱箍筋应沿柱全高加密
单项选择题当高层建筑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时,所求得的底部剪力应符合()规定。
单项选择题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结构,对竖向地震作用的考虑,下列()符合《高2010》的规定。
A.8度、9度设防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B.9度抗震设计时,较高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C.9度抗震设计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D.7度设防的较高建筑及8度、9度设防时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单项选择题对风荷载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基本风压按增大()%取值。
A.5 B.10 C.20 D.30
单项选择题题图为某高层横向剪力墙与纵向剪力墙相交平面,剪力墙高度Hw=40.5m,横向剪力墙间距3.6m,按规定纵向剪力墙的一部分可作为横向剪力墙的有效翼缘,下列()项有效翼缘长度是正确的。
A.3600mm B.2100mm C.4230mm D.2580mm
单项选择题提高受弯构件抗弯刚度(减小挠度)最有效的措施是()
A.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B.增加受拉钢筋的截面面积 C.加大截面的有效高度 D.加大截面宽度
单项选择题已知位于梁截面高度范围内通过次梁传递的集中荷载设计值F=160kN,次梁的宽度b=250mm,高度=400mm(包括楼板厚),主梁的截面高度为H=600mm,若仅采用附加吊筋(HRB335),则附加吊筋的数量最接近()项配置。
A.A B.B C.C D.D
单项选择题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下列符合规定的是()。
A.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1.5倍; B.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C.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1.5倍; D.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