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考题网-背景图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2004年8月6日,国家脊灰实验室报告,某省疾控中心送检的1份AFP病例阳性分离物经基因序列分析为I型VDPV,病毒VP1区有9个碱基发生变异。经初步调查,患者2001年4月26日出生,当地人,无外出史,未服过OPV。2004年6月11日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病后第三天出现右下肢麻痹。病后4个月随访,仍有右侧下肢麻痹伴肌萎缩。临床诊断为脊灰病例。在调查中,发现同村另一名AFP病例,男,2003年2月24日出生,无外出史,未服过OPV,2004年7月11日发热(体温39℃),次日发生双下肢麻痹。病后3个月,双下肢及右侧中下腹残留弛缓性麻痹伴肌萎缩,临床诊断为脊灰病例,该病例8月17日国家脊灰实验室报告结果为I型VDPV。采集同村2病例周围小于5岁儿童大便标本21份,由省CDC脊灰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阳性物送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结果21名接触者中分离到3例VDPV,3名儿童均未接种过任何疫苗,此次采样前半年未到过外地,家中也无外村人来。国家脊灰实验室基因序列分析显示,5株VDPV高度相关。同村及其周围村庄5岁以下儿童114人,46人有OPV接种史。 根据以上资料,可以得出何种结论?

【参考答案】

1、该地发生了VDPV的循环。根据《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置预案》为Ⅲ级事件。
2、虽然没有VDPV播散的证据,但脊灰为隐性感染率较高的疾病,其传播的速率缓慢,存在继续循环而造成易感者发病的潜在危险。
3、为保护易感者,应在较大范围开展OPV强化免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