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考题网-背景图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资料:“文”在甲骨文中寓意“大象有形”;“化”在甲骨文中形为“二人相背”,寓意“相附随行、交变无从”,“文化”本义为饰繁衍生、意合天地,自此而来都有以民为本、变化改革的意思。
文化惠民,就是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的文化权益、文化环境、文化供给和文化服务,作为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纳入党和政府的工作日程、工作机制和工作任务与目标之中,并为此而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途径积极组织和激励社会文化创造与文化生产,以确保社会成员能够随着生活节拍和时代频率的变奏和加快而始终处于良好的文化环境与文化生态之中,并得到优质的文化消费和高尚的文化享受。
如果说老百姓不出钱买票就能看大戏、看“把式”,是一个创举,那么,让长期扎根于生活底层的草根演员和他们的草台班子在大城市的舞台上登台亮相,表演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歌、鼓乐、二人台、秧歌调等,就更是一个创举了。此举的最大优点就是它在让众多民间“绝活”得以名世的同时,也给了老百姓以参与表演的机会,从而使热烈的互动很快便转化成为强烈的共鸣。老百姓从被动的文化接受者一下子变成了主动的文化创造者,这种由文化角色转换而形成的心理投影所展示的,便是作为文化之主人的自豪感与自信心。
这一点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种文化角色的转换,而且更是一次对人民大众文化自觉的强化和凸显。所谓“文化自觉”,是借用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惠民,就是要在提高人民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的同时,更要唤醒和树立人民的文化自觉。因为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来说,只有真正具有了文化的自觉,树立了文化的自信,才是真正的强大,才能持久地发展,才会不断地提升,而实现文化惠民的目标、效能和作用,也正在于此。

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我国实际,以“文化惠民与文化自觉”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分析合理;
(2)语言流畅,条理清晰;
(3)总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文化惠民与文化自觉
花溪河畔,孔学堂内诵读声声;扶风山下,公共书房闹市取静;文化馆内,阳明心学古韵飘香。近年来,我国文化惠民工程越来越多。然而,居民文化消费不足、公共服务惠而不实、文化精品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文化建设的“拦路虎”。当前,让文化惠民催生文化自觉,以文化自觉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已成为促进文化发展的关键。
“文化惠民”的主体要素是“文化”,关键环节是“惠”,基础和目标...

(↓↓↓ 点击‘点击查看答案’看完整答案 ↓↓↓)
热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