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名词B.动词C.代词D.形容词
单项选择题《墨子·号令》:“父母妻子,皆同其宫。“《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前后两例“宫”字相较,二者()。
A.意义相同B.词义感情色彩不同C.意义范围不同D.词义轻重不同
单项选择题《说文》“币,帛也。”《史记·屈原列传》:“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以上两例之币()。
A.意义相关B.意义相同C.意义不相干D.第二例为假借字
单项选择题秦韬玉《贫女》诗:“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险梳妆。”后人改“险”为“俭”,这是()。
A.改借字为本字B.改误字为正字C.不解古语妄改字D.改换同义字
单项选择题“喻”与“谕”最初是()。
A.音同义异之字B.音义有别之字C.形义有别之字D.音义无别之字
单项选择题《逸周书·武称篇》:“美男破老,美女破舌。”王念孙认为“舌”应作“后”,这是古书中的()。
A.通假字B.讹误字C.异体字D.同音字
单项选择题《孟子·离缕》:“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其“蚤”用的是该字的()。
A.本义B.直接引申义C.假借义D.间接引申义
单项选择题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二:“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其“料理”之义应理解为()。
A.安排B.帮助C.排遣D.作弄
问答题《说文》释“梢”字的形体结构为:“从木,肖声。”“梢”的“事物的末尾、船舵尾、树尖或树枝的末端、捎带”几义中,何为本义?何为引申义?何为假借义?为什么?
问答题《尔雅·释诂》:“育、孟、耆、艾、正、伯,长也。”试分析、评论《尔雅》此释。(从训释方式以及“长”字所含之义等方面考虑。)
判断题《说文》:“点,小黑也。”《诗·大雅·抑》:“白珪之玷,尚可磨也。”马瑞辰释:“玷,又通作点。”由此可知,“玷”是“点”的假借字。()
判断题《说文》:“衣,依也。”又“日,实也。”训字与被训字音同或义近。由此说明《说文》是一部声训专著。()
问答题何谓词义的社会性?
问答题《广雅·释诂一》:“数、让,责也。”《史记·张仪列传》:“赐仆妾之食,因而数让之曰……”《史记·仓公列传》:“缓急无可使者。”从词义构成角度说明“数让”与“缓急”二词的不同特点。
问答题《释名·释天》:“月,阙也,满则阙也。”又《释山》:“山,产业,产生物也。”以此两条训释为例,说明《释名》一书的性质和宗旨。
问答题《说文》依据小篆的形体释字之本义,有时不免出差错,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