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古代的教学B.古代的词义C.古昔的教言D.古语的解释
单项选择题张揖《杂字》:“诂者,古今之异言也。”据张氏次释,“诂”的含义是古代()。
A.典籍B.文学C.方言D.语言
单项选择题《说文》:“训,说教也。”依《说文》之释,“训”是()。
A.动词B.名词C.形容词D.代词
单项选择题“解释古籍中的语言”是训诂的基本()。
A.原则B.含义C.方法D.思路
问答题《说文》:“本,木下曰本。”《释名·释山》:“山,产也,产生物也。”某字典在确定“本”有“树根”义,“山”有“产生”义时,分别以《说文》和《释名》以上之释为例。试对此略加评述。(说明可否用《说文》、《释名》这类解释为例说明字义,并论其理由。)
问答题《诗·小雅·无羊》:“何蓑何笠。”《毛传》:“蓑,所以备雨。”说明《毛传》所用的训诂方法的名称、定义以及这一方法能否推求语源的理由。
判断题《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杨注:“凡物强则意味柱而任劳,柔则见束而约急,皆其自取也。”杨氏对“柱”之释准确无误。()
判断题《说文》:“澹,水摇也。”《汉书·食货志上》:“犹未足以澹其欲也。”《说文新附》:“赡,给也。”可见“澹”与“赡”是古今字。()
问答题简述《说文解字》的编排体例。
问答题声训能寻求假借字的本字,为什么?
问答题何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试举例说明。
问答题黄侃说:“诂者,故也,即本来之谓;训者,顺也,即引申至谓。”据黄氏此说,说明“训”、“诂”二字的含义的异同。
名词解释什么是增字强释; 增字强释名词解释定义是什么?
填空题《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其“采采”应释作()。
填空题《楚辞·九歌》:“君不行兮夷犹。”就古音和古义两方面进行比较,“夷犹”与“犹豫”()。
填空题用“读若”法注音,被注字与注音字的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