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收废品的女老板曝出了惊天内幕,记者暗访揭开医疗垃圾回收黑幕:输液瓶、输液管、药瓶(甚至残有血液、药水)被回收后做成一次性餐具、奶茶杯、饮料杯、果冻杯……你用的一次性餐具,奶茶杯,奶瓶,很可能是医疗垃圾做的!
女老板介绍,这些医疗废物会有专门的人回收,被制成餐具、奶茶杯、玩具。还有一些被抽成丝,做到棉衣里,想想多吓人。工厂老板道出了背后惊人的利润;回收易拉罐饮料瓶,每个月最多赚几千块,而医疗垃圾,每个月轻松赚3万、5万。
2016年12月19日,根据江苏省公安机关打击环境犯罪“清水蓝天”行动要求,南京栖霞公安分局历时3个多月,侦破南京市首起医疗废物污染环境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其中1人被逮捕、2人被取保候审;现场查获医疗废弃物13.5吨,实际查实嫌疑人收购、倒卖医疗废物数3000多吨,涉案价值4000多万元。
经查,犯罪嫌疑人张某等人于2012年初起从南京数家医院以每家每月800元-1000元不等的价格回收混有针头、输液管的医疗废弃物,医院每月产生多达十几吨;回收后,张某雇佣工人将回收来的医疗废弃物按照一次性塑料输液软袋、一次性塑料输液瓶和一次性输液玻璃瓶等进行分类,一次性塑料输液软袋用机械进行压缩打包,一次性塑料输液瓶用粉碎机进行粉碎打成塑料颗粒,出售至宿迁、浙江等地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为了进一步查清这些被感染的一次性输液袋(瓶)的流向,专案组一鼓作气,继续深入调查。明确了犯罪嫌疑人张某将回收来的一次性输液袋(瓶)转卖给56岁的宿迁人李某。根据李某的交代,从2014年初开始,他以每吨2000元至2500元左右不等的价格从张某手上收购一次性输液袋(瓶),然后以每吨2200元至2800元左右不等的价格卖给生产塑料颗粒的加工厂,加工厂生产出来的塑料颗粒通过塑料市场和网络销售到全国各地的塑料制品厂家。记者了解到,医用的一次性输液袋(瓶)制成的塑料颗粒主要成分就是聚丙烯和聚乙烯,是制造塑料制品的重要原料。这些塑料颗粒经过再加工,甚至还成为了一些黑心厂家,用来生产仿冒知名品牌的塑料玩具、餐具等。而这些产品因为价格低廉,在广大乡镇、农村销量非常大。
2.医疗垃圾主要是指使用过的医疗耗材,包括手术及包扎后的残余物、一次性注输器、废弃药品和医疗用品等固体废物及伤口敷料、绷带、棉球等传染性废物。医疗垃圾最大的危害就是原微生物造成的传染性,其中所含的致病细菌及病毒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已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7类废物中的首位,如果处理不当,将可能成为疫病流行的源头、造成新的环境污染。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到2020年年底,所有医疗机构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现准确分类投放、暂存,并与各类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运输、处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0%以上。
通知明确,医疗机构内产生的生活垃圾按属性分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4类。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废电池、废荧光灯管、废胶片及废相纸等。易腐垃圾主要包括食堂、办公楼等区域产生的餐厨垃圾、瓜果垃圾、花卉垃圾等。可回收物主要包括未经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等污染的输液瓶(袋),塑料类包装袋、包装盒,纸张,纸质外包装物,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经过擦拭或熏蒸方式消毒处理后废弃的病床、轮椅、输液架等。
警方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产生的临床废物、医药废物及废药物、药品等医疗危险废物,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消毒、毁型等预处理和处置;无能力处置的或者处置不符合国家控制标准的,必须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有相应资质的单位代为处置。违反规定随意处置医疗废弃物,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刑法修正案(八)》第46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将有可能构成污染环境罪。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于材料中反映的医疗垃圾成餐具的问题,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要求:分析全面,条理清晰,分条列举,200字以内。